创业投资服务平台

创投时报LOGO

“3•15”打假娱乐圈: 假票房、假收视率, 假脸?

55人浏览 / 0人评论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再过几个小时,藏着315灰名单的信封就要被打开,大小企业无不战战兢兢,准备迎接“大考”。其实“假货”之所以遭到强烈抵触,不仅仅因为它欺骗消费者感情、破坏市场规则,更严重的会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然而随着网络时代到来,近两年“精神产品”的造假情况似乎风头更胜。从“假唱”、“抄袭”到“假收视率”、“假票房”。发展到今天,甚至连演员都是假的。造假手段也是层出不穷,从“水军”、“枪手”到“替身”、“抠图”,甚至“倒模”出人皮面具都稀松平常。

  虽然电视剧、电影不会威胁到消费者生命,但作为文化产品,对观众精神的荼毒,和对年轻粉丝群三观的导向都起到了极负面的示范作用。对此,今年两会上明星委员纷纷建言献策。演员陈道明也提出,“这不光是经济问题,还会导致文化上很多不良因素形成恶性循环。”

  今天娱乐独角兽就来盘点一下,过去文艺界都发生了哪些的造假事件。

  1

  票房造假成“常态”,小成本电影生存现隐忧?

  在2009年之前,就有诸多大片声称票房过亿万,但作为消费者的观众心中却难免有些质疑。随着电影《阿童木》的上映,光线影业公布首周末票房竟达到4000万,而在《中国电影报》公布的官方统计中,该数字却缩水到了1700万。如此惊人的差距,让“票房造假”的事实开始浮出水面。

  此后,也有不少类似现象被曝光,包括2015年创造票房纪录的《捉妖记》,因造假导致国外权威票房网站Box OfficeMojo宣布不再提供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数据。而影响最大的“票房造假”事件,还要属2016年,电影《叶问3》被监管部门查出3200万元的虚假票房以及5600万元的发行方自购票房。

  在2017年年初,由娱乐独角兽曾撰写的《电影《功夫瑜伽》票房疑似注水,中国电影为何执迷“自产自销”?》一文中,也曾披露春节档冠军《功夫瑜伽》票房疑似造假。导演高群书还曾在微博发声表示:“现在有首日不买5000万以上票房三天能过亿的电影吗?”再次揭开行业乱象。

  在这个国产电影不断破票房纪录、过亿已经成为票房起步价的时代,当金钱的指挥棒可以左右中国未来拍什么电影时,中小型电影的生存空间将受到毁灭性挤压同时也会生产出更多泡沫。通过“造假”取得的票房成功,势必会为同类影片吸引更多投资,导致越来越多同质化、流水线式电影的产生。

  2

  收视率造假时代渐远,点击率虚情况高严峻?

  此外,当前正迈入“大剧时代”的电视行业也无法独善其身。据报道,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至50万元人民币,一个卫视频道全年需要支付40亿元用以收视率造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少消费者表示,看完票房过亿的电影或者收视率前十的电视剧时,总怀疑自己看了一部假的电视剧。

  2010年7月,党媒《人民日报》就曾连发四篇报道,揭露部分电视台的收视率造假行为,央视名嘴崔永元等也多次怒斥中国收视率制度,呼吁“司法介入”。东方卫视副总监徐向东更向记者透露,“收买样本户是低级和低成本的,最直接是篡改收据,而通过谁篡改、怎么篡改,圈里都有约定俗成的规则。”一场针对中国病态收视率市场的批判风暴就此拉响。

  2012年,制片人王建锋手握“铁证”公开举报收视数据造假,数据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此不发一言,收视率提供商央视-索福瑞对外声称无辜被黑。虽然陷入大面积的造假质疑,但最终却不了了之。业内一致认为:收视造假是当前电视剧产业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毒瘤不除,则电视剧产业危矣。

  随着网剧兴起,不少剧集的成功标准由收视率转变成点击率,随即开启了以百亿计的“大体量”时代。先前的热播大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更创造了一天点击量14亿,总点击量328亿的“奇观”。此前有媒体披露,《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一共58集,需要5.65亿人从第一集看到最后一集,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相当于中国网民总数的74%。能亮出这样的数据实在令人咋舌。

  3

  从“假脸”到“假演员”,中国观众对演员太放纵?

  此外,女星“整容”也可以算作娱乐圈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曾经有人说,没被质疑过说明你不够红。越来越多的女明星也开始不忌讳这个话题,郑爽休个假回来就变成锥子脸,周笔畅“微调”后还要发微博,秦海璐大方承认因为内双开过眼角,王蓉和萧亚轩也都不避讳自己动过刀,“假脸”横行成为娱乐圈的标配。

  女明星爱动刀,男明星也不甘落后。据说,古巨基为了追求完美效果,眼睛就曾动过不止一次刀。整容之后一连接拍了几部琼瑶剧,人气也越来越旺。但也有不少明星整容过后境况大不如前,比如近期登上《吐槽大会》舞台的李小璐,虽然大方接受调侃,但从“影后”到“网红”的转变依然让人惋惜。

  如今,部分年轻演员们不仅以假脸示人,拍戏过程中更大量使用替身,从文替、武替、裸替,发展到如今的光替、背替、手替、脚替等等。不少业内人反映,现在的鲜肉小花只拍特写镜头,远景、群戏甚至背影都会用替身,镜头一转就换了一个人。尽管惹来诸多不满,但演员也表示很“委屈”。

  热钱涌入、行业浮躁,一位长年扎根横店的群演就曾爆料,“如今,即使演员有时间、愿意演,剧组也会把替身作为第一选择,因为演员贵,替身便宜。”其实,不仅剧组在扮演“助推器”,更折射出来背后是市场在操控整个行业。因此,行业日渐崩坏的风气只是表象,背后是自上而下的整个产业链出了问题。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