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投资服务平台

创投时报LOGO

WeWork上市计划难产 共享经济再难获资本市场青睐?

142人浏览 / 0人评论

  近日,全球共享办公室营运商WeWork母公司We Company宣布,将撤回递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IPO招股书,推迟年内上市计划。消息一出,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业内观点普遍看衰以WeWork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模式。

九年“独角兽”IPO失败,共享经济泡沫破裂

  公开资料显示,WeWork于2010年由亚当·诺依曼和米盖尔·麦克维利创立。当时,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大批量裁员,许多办公楼出现了空置。诺依曼和麦克维利以较为低廉的价格租下这些办公楼。完成改建后,恰逢经济回暖,这些办公楼得以以可观的价格重新出租,这也成为WeWork日后的主要盈利方式。

  2012年,WeWork获得了风投机构Benchmark领投的1700万美元A轮融资。2014年,WeWork在英国伦敦开出了第一家海外办公空间。随后陆续进入印度、中国和拉美市场,覆盖29个国家的111个城市,共设有528个办事处,涉及房地产、教育、百货等领域。

  与此同时,WeWork的估值也水涨船高,最高达到了470亿美元,成为美国仅次于Uber的第二大独角兽,风头一时无两。2019年8月,WeWork正式向SEC提交招股书,寻求上市。

  然而,WeWrok招股书显示,这家看似强大的公司实际上正处于不断亏损的状态。在疯狂扩张的情况下,WeWrok在2017年亏损9.33亿美元。2018年则更进一步,亏损达到19.27亿美元。仅今年上半年,WeWork就净亏损了9.04亿美元。

  不仅如此,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发现,除了作为“二房东”以中间商赚取差价之外,WeWork基本没有其他可盈利的创新商业模式。同时,CEO亚当·诺依曼几乎掌控了整个公司的所有决策权,企业架构令人担忧。

  于是,WeWork的估值也由470亿美元降到了250亿美元,此后又被调整到了150亿美元。其信用等级也不断下调,可谓“差评如潮”。迫于各种压力,诺依曼辞去了CEO一职。WeWork也在今年10月初宣布撤回上市申请,IPO计划就此搁浅。

WeWork仅为行业缩影,共享经济风光不再

  据报道,软银和愿景基金先后对WeWork的投资高达106亿美元。IPO失败和估值腰斩,顿时让WeWork这家明星企业陷入了困境。而作为主要投资机构,软银自然也是有苦难言。此前,孙正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结果与目标相去甚远,这让我感到羞愧。”要知道,WeWork曾被孙正义视为“下一个阿里巴巴”。

  实际上,除了WeWork以外,孙正义所投资的共享经济企业包括Uber、滴滴等“行业突出代表”。不过,目前来看这几家企业的表现远远达不到预期。

  2018年,软银及愿景基金向Uber投资近90亿美元,其中直接注资就高达12.5亿美元。然而,Uber于2019年5月上市后,各种纠纷和负面新闻不断,股价一路下跌。而几乎一统中国共享出行市场的滴滴也接连发生安全事故,导致IPO无望,估值一路下滑。

  共享经济的衰退,还体现在其他多个领域,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共享单车。这项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产物,在其盛行之时,五颜六色的单车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而如今,最有实力的摩拜卖身美团,ofo卖给了滴滴与蚂蚁金服。此后出现的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玩具等产品,也几乎难寻独角兽潜质。

前景堪忧,共享经济产业何去何从?

  在WeWork上市失败的消息传开后,不少评论认为共享经济这种经济形式已经破灭,更有甚者抨击“共享经济”这个概念就是资本市场上的骗局。那么,共享经济真的没有未来可言了吗?

  潮银财富投资总监衷亚成博士认为,WeWork上市之所以遭遇滑铁卢,究其原因在于其“二房东”的商业模式:“WeWork这类共享办公空间经营原理与国内长租公寓很相似,将共享模式用于空间运营,弊端在于服务提供方不得不承担资产端的成本刚性,却无法像网贷机构那样通过客户支付的高溢价去抵补部分资产‘挂空挡’成本,转而借助衍生业务收入去覆盖这部分成本。”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共享物品使用权,从而提升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在衷亚成看来,共享经济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共享配置的成本是是否低于物品本身的经济价值。他指出,投资机构盈利模式就是低价拿货溢价卖出,但如果遇到‘面粉贵过面包’,也就是一级市场拿货价格比二级市场交易价格高,或者二级市场散货不畅(如企业股价暴跌、IPO失败、纳斯达克修改中概股上市规则等情况),那么投资机构势必会非常谨慎。

  从现有的共享模式来看,共享产品价值越高,成功的潜力就越大,如共享民宿、共享出行成功可能性要比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产物要高。对此,衷亚成认为,严格把控共享过程中产生的额外成本也是该共享模式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例如,共享民宿、共享出行等首先需要考虑如何降低信任成本和安全成本,才能进一步探索新的盈利方式。

  衷亚成表示,共享经济产业正在逐渐回归理性,科技含量低、资本性支出大的共享经济企业很难获得资本清青睐。“共享经济未来的突破口,还是要落到能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上来。”他说道。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