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云峰会——“金融:风险投资”板块:疫情影响下中国创投行业的冰火两重天
第一届中国青年云峰会,于2020年10月17号,以线上方式举办。活动通过凤凰风直播与造就平台,进行实时直播,在峰会第一天就达到了超过38万人的观看。
中国青年云峰会(Chinese-Youth Cloud Summit)是由中美精英青年联盟(US Chinese Elite Consortium)于2020年策划并筹备的新型云峰会。云峰会致力于邀请各界精英人士为中美两地优秀留学生分享经验、传授心得。更会为中国和国际专家大咖搭建交流观点、促进各界共同提升的平台。
本届峰会以“破晓”为主题,共分10月17日、24日两天议程。刚刚落幕的10月17日会议包含了开幕式、“金融:影响力投资”、“金融:风险投资”、主题演讲四大板块,邀请到了12位在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嘉宾出席,围绕板块主题进行分享和讨论。
北京时间下午13:30,中国青年云峰会风险投资板块正式开启。板块负责人Jenny吴怡君介绍并请出论坛主持人——贝恩资本原董事总经理黄晶生先生;板块出席嘉宾——Star VC创始人、影视演员任泉先生,复星FOSUN PE执行总裁、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独立董事郭弘仁先生,威诚资本创始人郭威先生,启明创投合伙人吴静女士,红枫资本董事总经理张洪霖先生。

本次圆桌会议探讨了2020年中国创业与投资行业的新趋势、新机遇和新格局,并且对想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青年提出了职业发展方面的建议。在黄晶生先生的精彩主持下,各嘉宾就2020疫情影响下中国创投行业冰火两重天的情况分享了各自的见解。
中国青年云峰会“金融:风险投资”板块负责人Thomas王浩腾就此发表了自己的感想,他说:“首先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参与这场盛大的峰会,这不仅使我学到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对我的人生方向和未来规划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这次会议所涉及到的金融和娱乐等各项板块内容都给予了我深深的启发,这些行业中来自的全球的优秀代表人物更是让我对这些行业都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感悟。作为这次活动的负责人之一,我十分感恩我还有了能够和这些行业领袖们近距离互动学习的机会。特别是在我主要负责的风险投资板块,我获益良多。尽管这次活动因为疫情,让我们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波折。但我们团队的所有人团结在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也终于让活动成功的进行了。对此我也感触颇多,这将成为我人生路途上一份极其宝贵的经历。最后再一次感恩自己能参与此次活动,希望这个会议能够帮助到像我一样的更多有志的中国青年!”

在危机中如何与自己的受资公司交流
红杉资本在疫情于美国爆发的时候,给他的所有受资公司写了一封信,大意是以活下去为最主要的目标。在今年国内疫情高峰期间,各投资机构也与各自受资企业进行了交流。郭弘仁表示,在国内疫情初期,复星向海外的投资人表示了全球化投资的布局并未受到很大影响,此举给予了海外投资人极大的信心与认可。然而疫情的发展难以预测,很快海外市场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其中一个复星参与的消费板块的主要投资项目——美元基金投资的太阳马戏团,很快宣布出现状况。因此复星立刻调整了国内的市场战略,投资于疫苗与消费板块。郭弘仁认为,疫情下的全球化市场,很难避免状况的发生。

一些投资机构在美国的受资公司同样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郭威的威诚资本拥有几百家美国的初创公司,在疫情刚在美国爆发的时候,这些公司受到了很多激励,并且希望尽早回到正常的办公模式。然而直到现在,情况都没有好转的趋势。郭威认为,这次疫情考验了创业者的忍耐力及韧性精神。创业者为了使公司在疫情中存活,做出了许多调整,甚至改变自身的商业模式。这也说明危险与机会并存,越在发展早期,越能够迅速掉转船头。
红枫资本的张洪霖同意郭威的观点,并提出他注意到疫情打乱了许多创始人融资的结构,引入新的机构成本很高,很多公司不得不大幅降低成本来保证存续。他非常欣赏很多公司对抗不确定性所作出的努力。

启明创投的吴静也表示,在疫情最严重的二三月份期间,几乎所有的合伙人都需要与自己的公司进行沟通,询问疫情带来的影响及困难。任泉表示,作为Star VC的创始人,在疫情期间他一直保持着与被投企业的联系,提醒企业保持忧患意识。他意识到此次疫情非常严重,所以为被投企业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要保守打法,不能激进;二是能不能有产品在疫情期间让公司保持持续的收入,而不是增长。

贝恩资本前董事总经理黄晶生认为,在危机的时刻怎么跟受资公司交流是一个创业资本家非常重要的职责。当公司在存活生存的边缘挣扎时,作为投资真金白银的投资者,是非常紧张的。千万不要对这个行业有太多的罗曼蒂克的想法,以为都很光鲜,只是挑项目。
投资组合的抗风险能力
启明创投的吴静指出,他们在与受资公司的交流反馈中发现不同公司之间的情况存在较大差距。有些公司没有办法做BD,很多业务被迫停滞;然而对于医疗公司、TMT领域的公司来说,疫情给它们带来了巨大的利好。

郭威认为,所有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很多受资公司受这波疫情的影响,反而增长很快。比如电商、生鲜电商板块以及部分游戏板块。同时,一些情感咨询公司及移动办公公司也带来了相应的增长。
黄晶生认为,一个投资组合的抗风险的能力,远远高于某一个个项。他举例,大家有的时候追着投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可能是启明投的,也可能是复星投的,但是如果不投在启明基金里,只投了启明一个项目,未必能够达到整体的回报和抗风险能力。所以千万不要在早期的时候冒风险,只投单一的公司。因为不能缺少投资组合让他们度过今年的难关,有投资组合的状态下,风险才比较可控。
疫情来临之后资本市场上的大变动
疫情来临之后,资本市场上迎来了一些大的变动。吴静指出两个要点:一个是相关领域的热度高,估值高,创新高。吴静提出,在今年疫情最初那段时间之后,资本市场迎来了几大利好。一个是政策利好,中国政府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另外,资本市场更开放,更市场化,包括科创板的发行,以及创业板注册制。最后就是全球超低利率带来的极大影响。无论是医疗还是芯片领域,企业服务软件的估值很快就拉到非常高;第二点是两极分化。非常热的领域,项目的估值很高,大家都很追捧。然而当一个领域已经稍微不热门,或者不再受追捧,可能融资就不是那么容易。

郭弘仁表示,由于国际局势的变化,大家对芯片半导体的追逐很多。他介绍道,复星在四月份左右组了一个基金,专门投智能制造。另外,复星在深圳也组了一个做早期,投半导体的VC的基金。郭弘仁指出,国家大量投资芯片半导体,可以容忍科技泡沫,也就是以更多的资金支持智能制造,芯片制造。他举例,深圳市政府提出可以容忍40%的资金亏损。郭弘仁认为,如果能在这么多的项目中挑到一两个国家级的企业,这也是国家的一个根本。他表示,复星是唯一的一家民营企业参与中兴国际上市融资。然而,郭弘仁也针对武汉的一些芯片项目提出了问题,包括估值不清晰,以及投资团队不专业。

张洪霖非常同意郭弘仁的观点。作为国资企业,红枫资本观察过很多芯片企业,发现有一些估值确实是有些偏高。他认为,芯片制造是一个高资本投入,高研发周期,高人才密集型的公司,只有几个头部才能做好。如果趁着这一波热度出来融资,很多公司最后的价值与他们的估值不太匹配。红枫资本在观察了好多家芯片企业之后,最后一家也没有投出去,因为没有遇到真正合适的投资方向的公司。张洪霖表示,在芯片领域之外,红枫资本目前可能比较重视的是在线教育板块。对教育习惯的养成,以及结合5G和直播技术对教育场景和教学体验的提升,是红枫资本比较看好的赛道。张洪霖表示,K12教育非常火热,猿辅导最近也在完成新的融资,K12领域头部机构现在已经形成。红枫资本希望更关注细分教育,发挥当地本土优势和政策优势,寻找机会。

任泉表示,在面对疫情期间的火热估值时需要保持冷静。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持续地输出价值的能力。在疫情期间,Star VC在教育、医疗、科技这块,都有触及。任泉表示,企业面对市场的时候才有真正的价值。他在与这些企业的创始人交流时,会提醒他们分析自己,分辨泡沫。高估值是双刃剑,可以利用它的价值发挥自己未来的机会,但如果只是满足或者沉醉,泡沫破裂时的损失就会更大。
对于想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年轻人的职业发展建议
吴静认为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比较常见,即从技术专业转向商业。哈佛商学院MBA毕业后,她开始做商业相关职业,很快便进入了VC行业。吴静表示曾经在软件研发方面的领域背景和人脉对她在投资领域有很多的帮助。她指出不管学什么专业、做什么职业,都可以通过继续再学习从而进入不同的职业。
张洪霖曾在银行工作,他认为银行的工作没有太多的挑战。因此通过与朋友交流,慢慢了解投资。同时他经常去投资圣地硅谷,通过接触一些项目了解这个行业,并开始尝试入行。张先生给在校生的建议是上学时应该多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不要让自己错失本来可以发现的机会,最后因为没有可选择的机会而造成遗憾。上学时期多尝试多交朋友,多做一些学业之外的事情,这对之后发现自己真正的喜欢以及职业发展都是很有帮助。
从演艺界转到投资界,任泉认为演员这个职业的特质就是不停地创造一个全新的人物和全新的故事,所以在他大学训练时就不停地挑战自己。任先生说,做了15年职业演员也会有疲倦,于是他开始思考自己还能在这个职业中创造什么价值。除了会演戏之外,能否把五个明星创始人背后的两个亿的粉丝的流量赋能创业者,帮助他们成长?这是任泉决定做投资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任泉表示,Star VC不会帮企业做代言,也不会帮产品做推广,更多的是赋能这个公司的影响力,助力这个公司在核心竞争力上与众不同。任泉叮嘱年轻人不能盲目,不建议听了别人的故事就去模仿,而要注意每个决定背后的底层的逻辑。

郭威提出自己在高中时就接触到风险投资。大学本科学的专业是创业学,又在硅谷,就想尝试自己做些事情。大三他辍学创业,虽然失败了,但是创业的愿望并没有改变。于是转做小本投资,从最早用个人资金,到后期得到很多资方的支持,是时代给予他一个很好的机会。

郭弘仁在国外读金融,之后因为不惧风险进入投资公司。郭先生一直怀有创业梦,所以他喜欢与创业者在一起,这样能让他为自己的创业梦保持动能。他也因此一直在PEVC方向发展。
黄晶生总结道,这些嘉宾们来自不同的背景,但是可能都是具备一定的性格和特质。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做风险投资,也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做创业。所以其实不光是VC,要想进入什么行业,首先要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性格。

致大学生和年轻朋友的结束语
郭弘仁嘱咐同学们定位市场,不断学习,保持谦卑;不断积累,而且不断归零;做难的事,做对的事。吴静建议大家不管在做投资还是在做人生和职业选择的时候,都要追随自己的内心。张洪霖希望同学们趁着自己还年轻,尝试各种可能性,找到真正喜欢的事情,然后集中时间和精力去做那一件事情。郭威则送给大家“两个心”:好奇心和耐心。任泉鼓励道,年轻有很多的资本,就是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勇敢地按照自己一如既往的梦想,去努力实现自己想要的。
对话补充:
一.疫情非常态化是否会影响发展
黄晶生:现在有一个来自于造就平台的观众葛雪丹的提问
葛雪丹:如果疫情不是常态的话,疫情会不会导致线上的一些行业的价值就是被高估了?
先问一下郭威,疫情不是常态,大家又能够回到线下,又能回到酒吧里做社交,是不是你觉得现在他们的生意就不会像现在发展这么快?
郭威:可以这样看,一些行业和公司会因为疾病爆发而彻底改变,另一些则是因为疾病爆发后有一定的增长,所以我们确实要区分它们。例如,有很多家因为疫情火了的在线游戏,又比如最近在美国股市上涨的家庭健身公司。
黄晶生:现在是不是上市了?
郭威:上市了,涨了四倍左右,这些肯定是阶段性的。同时我们也要想,有些东西是疫情带来的,有可能就真正颠覆了,比如大家习惯了在线办公这个事情,这个量一下就起来了,不太可能回到疫情之前那么低的量,因为大家已经养成了很多在线工作的习惯。
二.电商的发展是否会影响实体经济
黄晶生:来自YouTube的问题,像现在的这种直播带货电商之类的,也有各种折扣,这个会不会对实体的经济有一个巨大的打击?也就是说,通过疫情,这些电商都起来了,结果等到疫情过去以后发现线下的实体企业面临危机,比如说零售企业,再也爬不起来,你对这种观点怎么应答?
吴静:线上和线下现在不是绝对割裂,比如说线下的零售业,很多品牌店的店员,通过微信通过搞直播带货,所以不是线上的企业只能做线上。这次疫情对于以前比较专注在线下的商家、品牌等会是比较大的提醒,大家都希望能够全力把线上的业务做起来,更多的是通过利用直播手段。
黄晶生:如果你没有线上和线下同时来做渠道,纯线下公司,可能真的会维持不下去。
吴静:会有很大压力,这个趋势不是因为疫情而变化。我认为疫情是加深加速了这个变化,比如说电商的渗透率是一直在提升,电商的覆盖面是从以前的低客单价商品向各种各样重服务重客单价都是在逐步过渡,这个趋势是一直有,但疫情是加深和加速这个影响,所以确实线下的某些业态会有比较多的比较大的压力。
黄晶生:张洪霖先生,你说你现在留意的一些线上教育,是不是也是一个疫情当中的临时的现象?疫情结束以后是不是家长还是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够跟老师有面对面的交流和辅导、上课?你怎么考虑这个问题?
张洪霖:我其实看好在线教育,我认为在线教育其实是长期的趋势。因为线上教学资源的丰富、上课灵活等,这都是长期存在的价值。可能通过疫情让大家认可这个价值,所以加速了整个过程。不像有些行业,可能只是在疫情造成物理隔绝的情况下,突然一段时间不适应,其实价值是不存在。线上和线下各有优势,在线教育公司的发力重点应是怎样把优势结合在一起,这是探索的方向。目前为止还没有特别明确的答案,不过我觉得在未来一到两年之内应该会出来一个比较好的模式。
黄晶生:大家有不同意见吗?
郭弘仁:第一个观点我也同意。我就第二个观点举个案例,现在纳斯达克有一家上市公司叫彩色星球。这个公司原本是做线下演唱会的,因为疫情突袭,所以这个演唱会收入没有办法做,就转为做明星线上教育。很多在欧美的闲置在家的明星,通过这个线上平台可以做很多的推广。疫情之间,快速地转成线上,但是现在靠线上的流量可能也不能满足未来的增长,所以他们还是期待等到疫情结束以后会有线下演唱会的收入。
台湾的一家线上辅导公司TutorABC,是台中的几个博士创立的。SARS之前,他们做线下美语教学的补习班。在SARS到来时,他们没办法生存,所以转为线上。他们在2004年就首创线上美语教学。所以我认为这次的疫情对于许多线上的模式会有非常大的推动。甚至是人们买菜的方式也转变了,我本来会去菜市场买菜,现在在上海有一个叫叮咚买菜的app可以线上买菜,挺好用的。我认为线上线下不是完全割裂的,现在中国疫情控制住,大量的人潮还是涌到商场去。这次疫情会刷掉很多线下不太成熟的商业模式,线下的很多的商业模式通过疫情能够更好地历练,更好地结合线上的业务,线上线下的结合是转机。
黄晶生:很多大学生,包括我们这场论坛的一些志愿者,基本都是在线上课,实际上大学很重要。虽然通过线上的联系,比如这样的峰会,同学之间、同学和嘉宾之间的交流,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而且有可能是比在他在课堂上就向教授学习更加重要。但是,在疫情结束后,很多大学,至少是哈佛,很难想象网上课堂会成为常态。一旦没有了线下的风险,复课以后,我觉得大部分人还会返回到线下,在不同的领域可能有不同的安排。
刚才听完郭先生的内容,我想问一下任泉,明星现在很多没了线下工作,就在线上来工作。你是否考虑投这么一个明星线上的项目?好像现在中国的明星也存在同样的线下工作受限的问题。
任泉:关于线上线下的问题,我也在思考。我觉得当然线上这个是满足了我们基础的功能之外,人存在或者生活的另外的属性。就是人要不要有这种社会交流、分享的属性。所以在疫情时,很多线上的公司会很受益,线上绝对是趋势。我个人就很有感受,在线下约英文老师觉得很累,就会觉得有时间、地点、交通的限制。但如果通过线上,因为我们学习目的性很明确,所以这个就是特别利好,而且会持续。但是至于线上K12教育这种,我一直还是保留看法。因为学习还需要一个气氛,学知识不单纯是老师对学生的传授,同学之间的互动也是K12很重要的要素。
可能大家都不关注如何重新看待线下的新品牌这个机会。线上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但是线下真的就没有一点机会吗?我们还是觉得线下有很大的市场,通过这次疫情怎么重新定义它?我认为我们的团队,包括投资团队、被投企业,更多的是可能静下来思考,这才是真正未来可持续爆发的机会。如果一味地去增长成长,可能不是长久之计。我觉得人都不是完美的,我们也不是所有的决策都是全部是英明的,或者是绝对的,在这个时候思考是有好处的。我自己对投资的理解也和以前不同了,现在更加多元化了。思考这件事,对未来,不管是创业还是投资,都是非常好的。
黄晶生:这个时候作为风险投资家更要保持冷静,给你自己,同时也给你的受资公司的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明星线下的活少了,他们到线上,你觉得这个模式怎么样?
任泉:明星不太适合线上,本身明星的产品就是通过屏幕,通过距离,这是他的产品。如果明星本人进行这类线上互动,就不叫明星了,我觉得那叫网红。所以我觉得明星还要保持着在屏幕背后的创作,是他作为明星的属性。
黄晶生:这挺好的解释,现在就是有很多的网红带货,其实现在看样子有的带货也带得不怎么样,你怎么评估这个现象?
任泉:明星的本职工作不是卖货,明星的价值是创造新形象,大家看不到他本人的“产品”。如果是卖货,我觉得就不能称之为明星,所以其实明星卖货我是不太看好的,我也不主张我身边的明星去卖货。
黄晶生:明星不能做网红的事,如果做了网红带货的事就不是明星,明星的产品实际更多的是跟自己,跟他创造的人物实际是相对来讲是有一定的隔绝的,这个是非常好的。
三.作为价值投资是否会被低估
USC的王浩成同学,问做二级市场的人作为价值投资哪些行业被低估了?
吴静:我觉得其实风险投资本身是要寻找未来有更大潜力的企业。其实overmarket还是private market的估值都是特别高。考虑这个问题,就目前来说,显然是低估了价值,今天更是难以发现,但我相信一定会有这样的时候,但现在这个问题我不太会考虑。
四.对想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年轻人的建议
YouTube平台上面的小溪问,对于想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年轻人,各位有些什么建议?
吴静:我进入风投领域的过程是比较常见的。我是在哈佛商学院念完MBA,是从技术的专业到了商业,很快就进入了VC的行业。然后我在软件研发的方面的领域的背景和人脉会对投资有很多的帮助。另外也有商学院的财务方面训练,是对投资者的一些基础的搭建。
总结一下,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可以通过重新学习,学习出来之后,寻找改变这个职业的途径。
黄晶生:任泉走这条路挺有意思,做了演艺界,几个明星一起发起,你能讲一下当时是什么样的一个思考?假设现在有些峰会观众自己也是艺人,如果他们想进入这行业,你怎么给他提建议?
任泉:首先我觉得就是演员这个职业的特质就是不停地创造一个全新的人物,全新的故事。所以在我的大学的训练里边,就是不停地要挑战自己,每演一个角色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考虑人生的时候,我在想还能不能挑战自己做一点其他的事情。对我来讲,当时就是挑战一下自己。但做事情不能盲目,就不建议创业者或者年轻人听了别人的故事就去模仿,我觉得背后需要很多底层的逻辑促使你做这个决定。明星除了会演戏之外,还要考虑自己的影响力。我们当年不叫流量,就是说能有人一直追随着你,受你的影响。所以,这就是我所说的,我在思考我们的影响力是否能够赋能其他领域。这是我的一个思考甚至也是决定做投资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能不能把五个人背后的两个亿的粉丝赋能这些创业者,让他们成长。所以我也是带着一点点自己独特的资源进入到这一行,去挑战自己。
中国青年云峰会“金融:风险投资”板块在一小时三十分钟的圆桌会议后落下帷幕,许多青年观众在参加云峰会“金融:风险投资”板块后表示受益匪浅。中国青年云峰会北加部长吴怡君表示:“很幸运作为风险投资板块的筹办团队在云端“现场”聆听了这场论坛,我非常钦佩出席嘉宾对行业的洞见和诙谐幽默的聊天方式。在黄晶生老师的主持下,嘉宾们分享了例如智能制造、芯片制造、医疗疫苗板块、在线教育等今年的热点领域。这些来自行业领袖人物的分享让本科学习商科和统计,感兴趣投资行业的我受益匪浅。此外,复星郭弘仁老师分享的“不断学习,保持谦卑。不断积累,不断归零。做对的事,做难的事” 令我记忆犹新,深受鼓舞。”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