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投资服务平台

创投时报LOGO

爱鲜蜂张赢情感篇: 镜头前告白两个“宝贝”

609人浏览 / 0人评论

  “如果有一天我能从这其中脱离出来,或者是放一个长假,我想带着我老婆去加州,在那个她一直都很喜欢的地方,找一片阳光正好的沙滩,开一间小小的咖啡馆,她可以看她的股票,然后我在一旁坐着看看书。”

  说到这里,张赢的脸上浮现出微笑,眼神微微游移,好像已经身处加州的温暖阳光之中。

  然而此时窗外的北京,一片灰蒙蒙,失了光彩的银杏叶在寒风中簌簌落下。

  张赢和他的爱鲜蜂在这一年经历了很多,从O2O大热时期的疯狂扩张到全线收缩,B轮估值达3亿美元,C轮融资7000万美元的行业新星瞬间“跌落神坛”,甚至一度被挂上了“失败案例”的小黑板。

  疲于应对各方猜测,张赢有时沉默,习惯于点一支烟,4个月的时间里,他整整瘦了30斤。

  刹车,重新定位

  2015年的O2O热潮把一众企业捧上了天,爱鲜蜂也不例外。“我最怕的就是团队打鸡血”,回想起当时的疯狂,张赢庆幸自己刹车踩得还不算太晚。

  在推广和大力补贴的刺激下,日订单量一度上涨到15万,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诸如‘保安王大爷’、‘邻居张奶奶’等明显非目标用户群体的订单。“那时候创业团队整体才不到一年半的时间,这样过于乐观,很危险”,张赢回忆。

  到了10月份的时候,团队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对,于是在内部爆发了一场关于“爱鲜蜂是电商,生鲜,还是便利店”的争论。

  “那时候就确定了爱鲜蜂就是30分钟掌上便利店”,30分钟是平均送达用时,突出快速;掌上便利店则是既为商家提供C端订单,又通过切入上游供应链到商品毛利。用张赢的话来讲,是一种“结合了电商和便利店的,新零售的方式”。

  再次站在聚光灯下的爱鲜蜂已经拿到美团点评新一轮融资,而经历了战略收缩,裁员和高管出走后,张赢感触良多。

  “精蜂计划”

  “精蜂计划”是接下来爱鲜蜂的重点工作之一,一年的时间里,仅北京,爱鲜蜂铺开的线下门店数量从一千多家变为深度合作的几百家。张赢描述其为“认识到商业本质之后的精细化运营”。

  “我们曾经被投资人表扬为‘又快又糙’,但在C轮融资之后,我们屡屡被投资人批评的也是‘太糙了’。”

  早期爱鲜蜂团队一路加速,攻城略地的同时却忽略了上游供应链和物流体系的建设,陷入了烧钱扩张,冲GMV的“坑”。

  “这个时候你就不能拿什么‘fxxk everything else,growth is first’来搪塞投资人,并不是说你在这个领域最大,你最大GMV,就会有无数贵人拿着钱来投你,管理团队千万不要吸这种‘毒’。”

  精简的店铺数量只是“精蜂计划”在直观层面上的体现,“我们按照便利店的KPI进行考核,以实现供应链、物流效应的优化为目标,对小店坪效、退货率、进货量等指标进行综合维度的衡量。”

  “其中有一家曾经的合作店铺,评分很高,送货速度,服务态度都很好,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进货量太少。经过实地考察之后我们发现这家小店在小区的7层,缺少天然客流量,尽管很可惜,但我们也只能忍痛把这家店砍掉。”

  在商业模式方面,张赢也变得更加清晰而坚定:通过大数据、LBS、CRM来解决小店运营效率问题,同时为C端提供三种服务:

  1、确定性的送达服务;

  2、品类的丰富度体验;

  3、商品品质的保障服务。

  这也正反映了精蜂计划的核心——即对便利店运营效率的提升。

  盈利

  “你只有是一家盈利的公司,才有可能拿到更多的钱”,抗过了资金链难关的张赢对此深有体会。区别于去年创业圈对于估值和运营数据的看重,今年的关注点,更多在盈利和造血能力上。

  而爱鲜蜂在未来一年,即将达到盈利,对此张赢态度十分坚定。

  “爱鲜蜂目前的平均单价已经能达到55块钱,一般像7-11,全家这样比较好的便利店单价也就十几块钱而已,并且我们现在已经没有大的促销活动来刺激消费。这个主要来自于我们即时性服务的溢价。”

  张赢认为这满足了对消费升级的定义:随时、随地、随意。

  而盈利点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爱鲜蜂主打的鲜食、鲜果、鲜奶,在小店中属于供应链缺失的情况,而这部分商品的毛利相对来说更高;

  2、爱鲜蜂为合作小店提供统一供货,在日配和物流方面的边际成本递减。

  同时张赢也提到,7-11和全家是进入中国12年以后才实现区域性盈利,对于爱鲜蜂而言,也存在着一个“养店”的过程,要让消费者完全接受并习惯这种消费方式,一个店铺的培养大概要在两年时间。

  “完全以互联网的标准来衡量爱鲜蜂,我觉得并不合适”,张赢说道。现在的他对于传统行业的运营管理方法很是感兴趣,“静下心来真正向传统便利店行业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供应链和物流效率,这样才有机会成为新零售的代表”。

  “如果说爱鲜蜂要像纸一样的铺开,那只是在C端。”张赢强调,爱鲜蜂做的是趴在地上的生意,是一个披着互联网外衣,用互联网工具和数据进行传统企业改造升级的创业公司。“我们说这个叫做BEE quick,就是用小蜜蜂的勤劳和团结,团结夫妻老婆店,做自己的新零售体系。”

  向传统便利店行业看齐

  “商业本质”这个词,张赢反复提了许多次,这也是他推崇向传统企业学习的原因之一。在他看来,爱鲜蜂并不应该受到外界的过多关注。和好的传统企业相比,爱鲜蜂不过是小学生,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尤其是在便利店这个传统的领域,更应该尊重传统行业的玩法和规律。

  “做便利店这个事情,无关所谓‘浪潮’,你‘浪’或不‘浪’,小蜜蜂就在那里。”带了一丝丝调侃的意味,张赢对《视也》说。

  “互联网创业不会凭空起高楼,创业者们更多是基于对传统行业的结合和优化,用互联网工具做出自己的创新模式。”张赢认为,在传统行业的积淀中,如何控制成本,掌握员工,提高效率,正是互联网公司需要学习的。另外,传统行业对于互联网和O2O的摸索与尝试也不容忽视。

  “如果早一点学到这些的话,在‘资本寒冬’就没这么难受。”

  提及传统企业和老一辈企业家,张赢的眼中满是认同。“我崇拜的一位企业家说,他并不是非要让企业上市,但一定要盈利,能给员工带来稳定收入和好的生活,而不是上市后面临资本市场的压力,要把自己的老兄弟干掉。”在张赢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创业,真正的企业家。

  后记

  对于张赢而言,这大概会是刻骨铭心的一年。作为创业者,作为丈夫和儿子,时间与逆境带给他的成长是巨大的。

  对于妻子,他想说声抱歉,以及感谢。

  感谢妻子不离不弃,为他放弃了自己的事业,陪伴他度过每一个难眠的夜、每一个忐忑的黎明;抱歉自己没能给她更好的生活,疏于陪伴,只能用一个个美好的愿望来安抚妻子敏感的内心。

  对于企业,他想说声加油,无论前途风光无限还是遍布荆棘,他愿意和所有人一起,一步一步走下去。

  张赢说,要孩子是件奢侈的事情,因为他已经有了两个宝贝,一个是他心爱的妻;一个是他倾力的企业。不论创业还是生活,完成与完美,在他的心中同样重要。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