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投资服务平台

创投时报LOGO

“慢公司”豆瓣很文艺,但也要吃饱饭

157人浏览 / 0人评论

  网络传出京东要花1.5亿元控股豆瓣的消息,该消息称,未来将打通京东图书与豆瓣的账号体系,同时京东将以豆瓣为基础,打造母婴社区,为京东母婴导流量,并和京东金融开展新书众筹业务。

豆瓣

  这则投资传言很快便遭到京东与豆瓣的否认,不过,这不说明双方未来没有合作可能,毕竟豆瓣掌握着丰富的图书、电影、音乐数据资源,而京东则是电商巨头。

  有接近双方的电商人士表示:“双方未来可能会在图书出版、影视资源方面达成一定程度的合作,但目前还未涉及资本层面。”

  豆瓣成立于2005年,一直走“小清新、文艺范”路线,而“慢公司”也是豆瓣过去身上比较明显的标签。

  豆瓣的商业模式主要围绕书、电影、音乐来搭建,购书链接、电影选座功能、豆瓣同城的购票都为豆瓣提供了收入来源,而音乐方面则有豆瓣PRO,付费用户可以获得更加高质量的音乐。另外,品牌广告也是收入来源之一,豆瓣在Alexa中国区流量排名一度攀升至20名,而且高质流量和精准用户并不少。

  在盈利方面,据网络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豆瓣营收8000万。据界面报道,豆瓣创始人兼CEO杨勃(阿北)在采访中表示,去年豆瓣应该说非常接近盈利,全年有两个季度不盈利,两个季度盈利。但他并无透露具体数字。

  豆瓣之前完成了三轮融资:2006年获联创策源200万美元A轮融资,2009年获得挚信资本和联创策源近千万美元B轮融资,2011年完成5000万美元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挚信资本、红杉资本和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挚信资本。其创始人李曙君可谓是最具“文艺范”的投资人,除了豆瓣之外,果壳、穷游、单向街、一条视频的背后,都有他的身影。有这样愿意陪着豆瓣一起成长,而不是揠苗助长、急功近利的投资人,也是创始人杨勃的幸运。

  近几年,豆瓣的商业化步伐有所加速,不过在互联网江湖之中,豆瓣的作风依然属于“谨慎”派。2013年,豆瓣“东西”上线,进军电商导购,这是继豆瓣电影、豆瓣购书单、豆瓣阅读之后,豆瓣在商业化上的进一步尝试。

  “东西”的界面以瀑布流布局呈现,用户可在该平台上浏览、评论和分享包括数码、美妆、食品、服饰等各种品类的商品,这个功能让消费者与豆瓣小组有了比较自然的连接。而在发布商品内容来源方面,豆瓣支持淘宝、天猫、京东、1号店、亚马逊、Etsy等多个国内外电商网站的商品链接分享以及图文评论。

  随移动互联网崛起,豆瓣也积极探索在移动端的可能性,不过,它在移动端的表现就比不上PC端了。当中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豆瓣推出的app只对应一个功能,较为单一,“孤立”了用户的兴趣,这导致PC端的用户未能很好地迁移到移动端去。于是,豆瓣在去年8月上线“豆瓣”APP,把分散的功能整合起来。

豆瓣产品体系

  近段时间,“豆瓣”APP升级到3.0版本,主推“小事”功能,用户可以将兴趣标签作为入口发布内容,进行即时讨论。可以看出,推出“小事”可以强化各个板块的功能,以及垂直兴趣下的社交因素。然而,此举反响并不乐观,用户普遍吐槽,不满主要集中在内容质量上。

  今年3月,据界面报道,杨勃在接受采访时承认自己错过了App开发的最好时机,但他们一直在努力改进。同时他也强调豆瓣的改进主要根据数据进行,而不是某些用户的意见。今后,专注文化的豆瓣将拓宽内容,成为生活服务和兴趣聚合品牌。这些领域有着更广泛的商业化空间。

  在国人的餐桌上,还有以豆瓣为原料的佐料豆瓣酱,吃很重要,文艺也很重要,祝愿承载着上亿用户的豆瓣保持原有的文艺风格,也能在竞争激烈、各自站队的移动时代早日找到更优路径。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