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投资服务平台

创投时报LOGO

药给力市场总监:资本寒冬下,谈谈正确的O2O补贴方式

183人浏览 / 0人评论

  连佳星药给力市场总监连佳星,原湖南电台新闻频道主播,先后就职于珍爱网、小米。后创业两年,现任药给力市场部总监。从主持人到互联网市场管理;从社交流量到医药O2O推广;有趣的角色成长和转变,成功的完成了一系列的品牌项目。

药给力市场总监连佳星

  资本寒冬真的来了吗?感受到互联网资本寒冬来了么?我似乎感受到了:

  1、你问来面试的求职者他为什么离开上家公司,很多都告诉你说是因为资本寒冬;

  2、朋友圈每天充斥着大量的某某公司倒了,是因为资本寒冬;

  3、某某巨头合并了,是因为资本寒冬抱团取暖。

  ………

  好像整个互联网圈已经失去了秩序,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已经坍塌,就像《后天》中的极寒天气——可以冻裂今天中国互联网这艘钢铁巨轮。

  互联网资本寒冬真的的来了吗?这种阴阳怪调的理论不知何时已经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各大版面,媒体、分析师推波助澜,资本就这么被“寒冬“了。有些行业里的人因为换了个工作,就将离职的原因归咎于资本寒冬这种可笑的原因,且还趁机利用一些自媒体连环炒冷饭。

  整个O2O的信息流现在有着变了味的怪调,所有人把帽子都扣给了—资本寒冬,盲目补贴。这种不过脑袋的结论我认为上到媒体,下到投资人,再到普通接受信息的人,把这些原因挂在嘴上的我认为是不负责任。

  上到一级市场的股市,再到二级市场的资本,资本的寒冬每年都冷,这是每一年的规律,只是今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热,这种表现更为突出和明显而已。

  VC——可能他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聪明,很多时候他们也是跟着媒体、分析师走的。可能现在的状况唯一的原因,大家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极少有一个人独立的思维,真正靠数据做决定。

  前脚总理刚去创业大街喝完咖啡,所有人朋友圈都高喊全民创业,后脚就在朋友圈变成了“资本寒冬”“温暖过冬”等阴阳怪论,这种现象是不是有些滑稽呢?

  资本寒冬是因为“盲目补贴”?在全民创业这条道上很多产品没有走下去,是因为你的产品不够优秀,是因为需求出现了问题,而不要把根本原因归结为“补贴”;很多人纷纷前后脚马不停蹄的换工作,是因为你不够优秀,是你的能力出现了问题,而不要把原因归结为资本寒冬;很多VC投资的项目没有得到回报,是因为你缺乏理智的判断,是你对项目把控的不够彻底.....

  难道资本寒冬下,你就不需要继续研究用户需求,在市场中推广产品了么?难道因为资本寒冬,在工作这条路上你就可以不去思考自己的问题,不做一个优秀进取向上的职业人了吗?难道因为资本寒冬,VC就不需要继续投看好的项目了吗?行业遇到的困难,我个人分析比如媒体、行业分析人士等部分人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中国“墙倒众人推”,其实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作为一个从事O2O行业的晚辈,在我身边依然有很多优秀的O2O产品和团队,他们无论是在资本热的时候,还是冷的时候,依然能在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自己独立的成长,依然还想在Q4的成绩单上用最后的干劲儿博出众彩。移动产品在上半年激烈的竞争中,现在依然有很多做的好的产品,这才是能力!而那些已经倒下的产品,我们先不去谈论他的好和坏,但是从失败的角度看:产品、团队、资本、运营等诸多复杂综合因素,没有坚持下来肯定是有做的不好的原因。

  曾经有人说“创业即修行”。什么是修行?修行是先要学会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在最后失败的时候将原因扣给外部因素。前段时间一个某上门产品面对流言蜚语,他们的一个负责人跟我说,希望我转发他们的一篇声明。我当时给对方的回复是创业不易,面对流言蜚语,保持清醒,冷暖自知!即便失败了,也要华丽丽的转身,因为这些失败的经验才是弥足珍贵的,因为这都是一个团队在成长的过程中,用真金白银换来的经验,是其他的人不具备的,冷暖自知!当下一个路口再遇见机会的时候,这都是宝贵的财富。我觉得这是一个创业者该具备的心理素质。而非失败后将原因归结为资本寒冬,给行业扣冒子,非常可笑。

  O2O行业的正确补贴姿势既然谈到补贴,那作为一个正在O2O行业深耕的市场人,我们谈谈干货,谈谈我认为正确的“补贴姿势”!还有一点我想谈,很多人现在把补贴认为就是在花钱买用户,我不认同这个观点,且我认为拉新补贴必须要做,而且线下线上都要做!试问大家,换个角度来想:难道你在别的渠道上投广告,买流量等支出费用,就不是花钱买用户么?其实质疑这一点的人大多数都不是真正移动互联网的从业者,一个真正懂移动流量的人,应该现在坐下来冷静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合理的补贴?接下来是干货时间,大家可以探讨。

  一、先说规模。大产品如团购类型的产品是按照GMV销售额来衡量产品的规模,而创业公司在初中期阶段,核心是拉新能力和城市覆盖能力。城市覆盖能力我们不多讲,单从规模上来分析,规模做大中从用户数据上来看有几个指标:1、拉新;2、留旧;3、拉活。但是我们重点来看阶段性衡量指标日单量的衡量标准,应该分为无优惠订单+待优惠订单。无优惠订单不用多说,是我们持续日益保持的增长目标。而待优惠的订单我们把它拆分来看,一个是针对老用户的重复性补贴,第二个新用户增长的补贴。但是如何把这两个值做得健康,这才是大家仔细思考。

  二、再来说补贴。新用户补贴的目的是用来快速发展,扩大规模,这种补贴我认为在一个产品合理的拉新成本下,是要持续做的,而注意的是核心将补贴拉新的渠道做好统计,注意观察渠道的优胜劣汰值;而老用户的补贴是用来持续的刺激老用户,击垮竞争对手。比如,现在外卖产品持续发红包就是在抢占市场,而如何在扩大规模中还能抢占市场,这也是大家思考的问题。

  最后我想说,作为一个互联网创业中的年轻人,正确的姿势应该是保持自己独立的客观判断力,能在万千浮躁的环境中沉淀下来,不要人云亦云。行业中产品优胜劣汰,让大家冷静下来思考真正的商业模式,秩序重建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而且是好现象,如果现在有人因此离开,属于正常散场。

全部评论